身體力行(理事陳福連)
文.黃麗惠
在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愛的分組關懷訪視送物資,經常可以看見福連一家四人出動的畫面,做了廿幾年的志工總是樂在其中,傳承當然是期望,但不願意勉強孩子,因此從未說出口要求,他說:做,就對了!
回首最初加入社團是在廿七歲那年,因為考量未來的職場發展,因此打算轉換跑道,公司會計引介進入社團,雖然因緣際會而到臺北工作,但週日放假時,週六晚上就獨自騎著125的機車從北宜公路回來宜蘭。最初接觸社團時只有做機構訪視,有時候會有園遊會,社團裡多是廿出頭的年輕人,所以大家都稱呼他為連哥。
機構訪視的地點遍佈宜蘭,有幸夫愛兒園、慕光盲人院、頭城聖芳濟安老院、龍潭仁愛之家等等,大約半年去一次機構訪視,志工們平時都會有聚會。後來經由陽光之友會的推介,社團開始做獨居老人的關懷訪視,初時由陽光之友會輔導,記得曾經有三位住在頭城的獨老:頭城三劍客,因為家裡沒有廁所,於是大家就各運用所長,協助幫忙蓋了一間廁所。
社團當時服務的獨居老人,較偏遠的頭城是由福連負責,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獨居的阿媽,可能是小兒痲痺而不良於行,都是用爬行的移動方式,自然也就無法煮食,鄰居們會將吃食的東西放在她家門口的小桶子裡,有時沒吃完都長蟲了,志工去關懷訪視會送些乾糧,後來社工通報社會處,經過協調後再送往安養機構,當時普遍來說,獨居老人的物質狀態都是不太好的。
服務的頭城地區獨老大約有十幾位,男性的獨老人數較多,週日去關懷訪視時,每一位都會到訪,老人家們在每個週日的白天,都會站在家門口等著志工們的到來,讓福連覺得很窩心,有時週日有事沒有去,隔週再見時,獨老都會叨唸著:你上禮拜沒來喔。社團此時並沒有固定物資,去關懷訪視時會自己買一點東西過去,也曾經找志工朋友們,一群人到獨老家烤肉,因為此區有三、四位獨老,所以就大家一起同樂,雖說是做志工,但覺得亦是一種休閒。
結婚後,福連回到宜蘭工作,老婆對他的獨老服務很支持,若是工作休假時,夫妻就會一起去關懷訪視獨老,當孩子會走路時,也會帶著孩子一起去。記得有位獨老住在頭城九股山上,需要用四輪傳動的車子才能到得了可以停車的地方,而後用步行爬上斜坡,那是非常小的山徑,一邊是斜坡,一邊是斷崖,需要慢慢的走上去,大約要十幾分鐘的路程(志工的腳程),阿公的住家是土埆厝,旁邊有豬圈,建築還蠻堅固的,雖然上山的路艱辛,但孩子們都很開心,因為這裡很是寬闊,而且又有山泉水可以玩,曾經有一次颱風過後,上山的路有些坍塌,但是擔心老人家的安危,還是多花了幾十分鐘的路程上山。
曾經服務過的有一位住在大溪比較特別的獨老,他是住在別人家「煠魩仔魚」的「寮仔」(魚寮)裡,屋頂是蓋著「打馬膠」的「紙坯」,所以常常會漏水,需要不斷的整修,後來經過討論,社團決定幫他重新做屋頂,同時志工也幫忙做環境的清潔消毒,過沒多久,去訪視時發現環境又髒亂,阿公躺在床上情況不太對勁,通報社會處的人帶阿公去醫院檢查,而後再帶阿公到安養院臨時安置,並幫阿公梳洗乾淨,隔天再載阿公回家。但第三天阿公卻在過馬路時,發生車禍而逝,讓福連覺得很心酸,一個老人家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病痛,若能夠讓他安置在安養院,其實意外或許可以不用發生。面對獨老的死亡覺得很心酸,但後來想想這條路是人生要走的,包括我們自己,於是慢慢調整心情,才能稍稍釋懷。
社團一直都有在做修繕服務,後來改制為協會後,正式成立修繕組,因為福連有鐵工的專業,也就承擔起修繕組長的責任,每次有修繕的任務,志工們各用專長協助,舉凡水電、鐵工、「塗水」等方面都合作無間,能夠盡一己最大的力量,讓老人家的住家環境舒適一些,是辛苦修繕後最大的慰藉。
志工服務廿幾年,總是樂在其中,與協會的大家相處就像是手足般的情感,想著那些獨老們心心念念等著志工的到訪,所以從未想過要放棄。現在兩個孩子都已上大學了,各自有事情要忙,但只要有空還是會跟著一起參與志工服務,這或許就是從小耳濡目染的關係吧!
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守護獨居老人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送物資予獨居老人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送暖暖包予獨居老人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送粽子、柚子予獨居老人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送月餅獨居老人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愛心圍爐獨居老人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關懷訪視社會救助急難救助社會急難救助緊急安置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防疫物資防疫箱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修繕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