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轉,改變看得見(李世暉監事)
文.黃麗惠
將近三十年在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的志工服務,讓阿暉覺到自己的轉變,年輕時曾經做過幾年的監所管理員,養成做事一板一眼的態度,還帶有一點流氓的性格,進入協會在志工服務的過程是在磨自己的心性,一點一滴的流轉,將尖銳的脾性慢慢磨平,雖然還未能夠處事圓滑,回首,看見自己的改變。
說起入協會的最初,是在和堂兄弟逛夜市時的偶遇,堂弟引介認識協會的志工雅琪,而在此之前約莫是國小、國中時期,隔壁鄰居就讀國、高中的姐姐們,若是知道哪裡有生活較不好過的獨居老人,就會主動去做關懷、協助,有次鄰居姐姐邀請阿暉一起去,他覺得閒著也是閒著,也就一起前往,這是在加入團體前的服務經驗,雖然去的次數不太多,但是跟隨著去做獨居老人的關懷、協助時,讓阿暉覺得這是不錯的事。
加入協會之初,只有機構訪視,年輕人可以聚在一起,帶著機構的住民做活動,覺得蠻有樂趣的。後來縣府舉辦志工研習,阿暉有去參加,研習結束後,縣府就地緣條件,委派出生成長在宜蘭市的阿暉任宜蘭組組長,和另兩位女志工一起負責宜蘭區一百位左右的獨居老人服務。
負責宜蘭組時,阿暉監所管理員的工作時間是做一休一(廿四小時),只要有放假就去關懷訪視獨老,每週大約要訪十幾位的老人家,同組的兩位女志工,一是保險業、一是任家中企業會計,因此在時間上也就相對比較好搭配。早期做服務時,物資比較少,大多是和老人家聊天,在阿暉的心中認為:人都是會老的,因此對於服務的獨居老人總有一份不捨的惻隱之心,雖然關懷訪視佔去了相當多的時間,但也不改其志。
阿暉廿九歲,接下協會立案後的第二屆理事長,做獨老服務和機構訪視最大的不同是能夠真正的相處,機構訪視大多是去帶活動,結束後就離開,感覺如同浮光掠影般,獨居老人的關懷訪視是坐下來和老人家話家常,培養出如家人般的情感,但這也不是一開始就如此順利,因為太過正經的態度,拉不近與老人家之間的距離,眼看一起服務的志工朋友們好像都是老人家的開心果般,逗弄得老人家快樂笑開懷,於是開始修正自己,慢慢的打開心房,轉變和老人家相處的模式,心的距離近了,親切感也就油然而生。
黃媽媽是阿暉在服務的獨居老人中印象最深刻的,黃媽媽和一位有精神疾病的女兒相依為命,阿暉覺得一位老人家要獨力照顧生病的女兒是相當辛苦的事情,而且擔心她女兒這顆不定時炸彈會讓老人家無力處理,所以關懷訪視的次數就較其他獨老來得頻繁,有一回黃媽媽的女兒發病得嚴重,阿暉知道情形後就趕往黃媽媽家,在幾經考量的情形下,與黃媽媽將她女兒送往療養院接受治療。
幾十年下來的志工服務過程中,也有面臨困難、挫折的時候,此時阿暉覺得應該要挑戰自己,所以也沒有過萌生退意的念頭,況且有一群如同手足的志工夥伴們一起,在協會這個大家庭中努力,現在對阿暉來說,志工服務是一種精神的寄託,如同信仰般堅定。育有三個孩子的阿暉覺得自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良善的耳濡目染環境。
父母親均已不在身邊的阿暉,想把不及事奉父母的心力,轉予需要的獨居老人,好的事情就是要大家一起來做,期許自己能夠是拋磚引玉的角色,同時也呼籲公部門應該要建立媒合志工的窗口,讓有心想要志工服務的力量能夠更凝聚,圓滿更多的缺憾。
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守護獨居老人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送物資予獨居老人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送暖暖包予獨居老人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送粽子、柚子予獨居老人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送月餅獨居老人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愛心圍爐獨居老人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關懷訪視社會救助急難救助社會急難救助緊急安置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