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貧瘠的北方:山東無棣縣,是呂愛賢阿公的出生地,父母早逝,遭逢戰亂,離家是必然的選擇。由小小兵到小兵;由小兵到解放軍;由解放軍到中華民國國軍;由國軍再到雜貨店老闆,跨越兩岸,奔走九十載的人生,於今是隨興的自由自在。
內文:
天際,黑幕猶籠罩著大地,或許有明月相照;或許有點點星光,亦有的是星月躲藏時候,肩上斜擔著雨傘,傘柄上吊掛著幾個大塑膠袋,邁著年輕人永遠學不會的隨興步伐,散步去!「早上三點就起床出門,散步當運動,大約四五點回來,帶著塑膠袋是要裝撿來的資源回收。」九十歲的賢阿公說。三點!那不就天還沒亮嗎?「哎呀!怕什麼呀!有路燈呢,我三十八年來台灣時,電力沒那麼普及,也都是摸黑的呀!」
貧瘠的北方,是賢阿公的出生地:山東無棣縣──山東的北方,靠近河北了。小時跟著父母農耕種雜糧:小米、黃豆、黑豆、玉米、高粱……等,還記得來到台灣後,常唱一首歌:高粱高 大豆香 想起我的故鄉……「很久沒唱,不會唱了。」但那詞卻在心裡盤旋,「人在台灣心在家。」
貧窮的鄉下沒有學校(縣城才有),只有老百姓家中的私塾,僥倖讀了幾天就因為私塾老師離開他去而無法再唸書。務農的家庭靠天吃飯,作物欠收時,只要能裹腹就滿足了,記憶中最常吃的是窩窩頭(用玉米、黃豆、小米<最多>做成的),每年只有在過年時才殺豬,方有豬肉吃,有時會去距離家約十公里處的小港口(停老百姓的小船),買蝦皮、螃蟹……等海鮮,然後醃漬做成醬,冬天時才有得吃,同時也會醃蘿蔔、白菜,以備冬天之糧。
賢阿公家裡有三個姐姐,都長他許多歲且已嫁人,十多歲時父母相繼過往,只有一個小妹妹,後來賢阿公被派去當兵,因為妹妹年紀小無法帶在身旁,所以給人家帶,並以家裡的田地相贈為代價。而賢阿公這一去當兵,就再也沒回到出生的故鄉了。
其實說是當兵,但因年紀太小還不夠資格到前方打仗,只能是跟在大官太太身邊當個傳令兵,但做的其實是一些燒水打雜的事,不過慶幸的是官太太對人很好,不會有虐待的情形發生。而後年紀大些會被淘汰,就要去當真正的兵了。
民國三十八年,中國解放軍一員的賢阿公跟著部隊前進金門,但還沒登陸就被國民黨軍俘虜,接著被送到台灣台中訓練三個月,受完訓分發到部隊,不久韓戰爆發,部隊奉命要前往韓國(後因故未去成),但賢阿公這時因病住院,等到出院時,只得派調另外一個部隊,擔任衛生兵(擔架兵),後來部隊整編,因而來到宜蘭縣礁溪鄉。
來到宜蘭礁溪的賢阿公,此時在部隊已是擔任班長的職務了,但他的內心並不喜歡當兵,因為覺得很辛苦而且待遇又低,當時加上班長加給,月俸大約是二百多元,賢阿公省吃儉用,每月留一百五十元參加軍中儲蓄,後在當兵二十年時(民國38-59年)選擇退伍,那時阿公也才四十二歲,正是盛年力壯時,於是以一萬五千元(當時退休金才八千元)的代價,頂下一家有著煙酒牌照的雜貨店,並在兩三年後以自己的名字取得營業執照及煙酒牌照。
雜貨店原本的運作方式是客人到店購買,後來礁溪酒店的生意興起,於是賢阿公改為大宗訂貨送到府的方式,店裡聘請一位會計小姐,再租一間倉庫放置貨物,販賣的物品以酒為主,關於廚房內食的用品也都有販賣,不過都是以箱為單位的量販方式,就這樣經營了二十多年,到七十幾歲時,年紀漸大,體力衰退,無法搬動貨物了,同時超市興起,此種方式也較沒落了,才結束營業。
雜貨店退休後的賢阿公,日子悠閒又自在,有人相邀出遊就去走走看看,大多都是國內行程,近幾年腳力較不好,不再遠行,就在自家附近散步運動,順便做資源回收:一舉兩得──能夠環保又有收入,賢阿公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電視節目只挑韓劇看,不喜歡東家長西家短,三餐自己動手做飯,生活隨興的自由自在。
文/黃麗惠
攝影/黃麗惠 黃美玲
社團法人宜蘭縣思源仁愛協會守護獨居老人送物資予獨居老人送暖暖包予獨居老人送粽子、柚子予獨居老人送月餅獨居老人愛心圍爐獨居老人
留言列表